8月11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4)》。这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连续四年委托专业机构就市民阅读兴趣、阅读行为、阅读消费、阅读趋势进行专题调查并发布分析报告。调查、统计历时近半年,通过调查问卷、上门走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市民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个人修养、陶冶性情、满足兴趣,单纯为掌握技能、消闲娱乐的阅读不居主流。
在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阅读已经不是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从调查结构看,“读书的主要目的”前五位选项依次为:“增加知识”“满足兴趣爱好”“开阔眼界”“工作或学习需要”和“提高修养”;前五项中与个人的素质、修养、知识面、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四项选择的比例都高于10%,其总选项比例达到58.37%;市民对阅读的功利性需求减弱,这在“娱乐休闲”“掌握实用技能”“研究需要”等选项排名置后中得到了体现。
2.市民阅读首选纸质书,纸质书阅读时间回升,用于数字阅读的时间稳中有降。
在阅读方式的“首选”上,传统(纸质)阅读体现出巨大的优势;高出“数字阅读”25.15个百分点,并高于2013年的差距;同样,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时间分配这一问题上,“纸质阅读”出现了回升的态势。
3.市民最爱文学读物。
上海市民无论性别、年龄、收入,都将“文学”类图书作为自己的首选;“历史”类在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群体中都有一席之地,文史类图书获得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喜爱。
4.阅读分层化情况明显。
从性别看,男女在阅读兴趣上只有“文学”“历史”两类有较多交集,男性更爱“政治”“历史”“军事”“体育”,女性更爱“美术/书法/艺术”“心理”“日常生活”“少儿”。
从职业看,在对各类图书选择的前三项中,13种职业/身份中的6种出现频率较高,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学生”“一般职员/文员/秘书”“政府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干部”“公检法/军人/武警”和“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出现率占63.49%,相对来说,这六大类群体的阅读面较广。值得一提的是,收入在7000元以上的群体,在“哲学”“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历史”“军事”“教育”“工业技术”这8个种类中均占据第一。
5.市民对数字阅读的感受集中在“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四项。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市民对于数字阅读的感受处基本定型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除了对传统阅读的坚持这一因素之外,还由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性能上的提升与功能上的扩展目前亦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手机”“网络在线”和“IPAD/平板电脑”是上海市民在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时使用最多的三项载体。“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高选择率是因为其阅读成本低;而“手机”阅读的比例连续三年升高且两年居首,则还是因其方便以及在技术方面的诸多优越性——数据流量接入网络不必受制于有线网络和wifi的空间限制,屏幕增大和分辨率提高使得阅读体验更加舒适,等等。
数字阅读在信息丰富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其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的烦恼:“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3.72%)”连续第三年成为“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首选,以下依次为“海量信息,难以筛选”“信息庞杂”和“不适合精度阅读”。
6.市民购书热情小幅提升。
纸质图书消费意向的第一、第二位从2013年的“51-100元”和“101-200元”改变为“51-100元”和“201-500元”;69.99%的选择者在一年中会购买50元以上的纸质图书;如果“20元以下”可以被视为很少买或者基本不买的群体,那么,这一群体今年15.11%的比例略低于去年的16.06%。
在影响图书购买的因素中,前三位的排名与2013年完全相同:依次为“内容简介(18.87%)”“熟人推荐(13.84%)”“畅销书榜(9.96%)”;今年新增的选项“有影响力人士或专业机构推荐”亦达到7.70%的比例;此外,以推销作为目的和特色的营销手段,或是出版者、媒体夸大溢美、言过其实的宣传,在读者那里并无市场。(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