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620250304
公司新闻

策智视点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  

广州市场调查公司-三门峡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信息来源:广州市场调查公司 发布时间:2016-9-14 浏览:170次

三门峡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市场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一)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43万户,同比增长12.86%。资本总额超过1千亿元,同比增长27.34%。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速领先,私营企业增长快速,个体工商户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主要原因:一是省、市政府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各有关部门创新促进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机制、服务机制、财税调节机制和管理机制,为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政府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鼓励农民进城等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全民创业的意识逐渐增强。三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了宽松的市场主体政策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措施办法,高质量服务市场主体,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小微企业等措施支持私营经济发展,为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从市场主体结构看,私营企业虽然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5.64%,但其资本量占到市场主体资本总量的56%;内资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51%,资本量却占到30%;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占77.88%,但资金量只占资本总量的5%。

(二)户均资本规模快速提升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户均资本规模达127万元,同比增长12.39%,正逐步缩小与全省市场主体户均资本174.7万元的差距。比2014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前增长了1.76倍,市场主体单体实力快速增强。从不同市场主体类型看,外资企业单体实力明显提升,户均资本规模同比增长12.95%,达到2559万元。内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资本规模分别为1082.3万元、456.2万元、8.2万元、150.9万元。

(三)市场主体结构明显优化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实有企业数量达到1.6万户,同比增长16.68%;实有个体工商户6.5万户,同比增长11.53%。企业个体比由2014年的0.23∶1提升到2015年的0.25∶1,企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与全省企业个体比(0.32∶1)、全国平均水平(0.40∶1)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

(四)市场主体区域分布数量差异明显

灵宝市以21432户的市场主体总量高居首位,集聚优势明显。从同比增长看,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同比增速在35%以上。湖滨区、陕州区的市场主体数量排在第二、第三位,分别为15483户、13045户。增速来看,工业园、义马市增速最快,同比分别增长91.47%、59.66%。

(五)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三大产业市场主体数量结构为2.9∶4.5∶92.7,资本总额结构为7.9∶34∶58,较上年全市三大产业市场主体数量结构2.5∶4.6∶92.9,资本总额结构6.7∶35∶58,有明显优化提升。与全省三次产业主体数量结构(6.6∶7.6∶85.8),资本总额结构(10.7∶26.9∶62.4)还有差距。

二、市场主体新登记情况

(一)新登记市场主体稳步发展,日均新登记逾四十六户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主体发展迅速。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16716户,同比增长10.81%;注册资本合计160亿元,同比增长7.50%。日均新登记超过改革前的40户达到46户,每天有超过4401万元资本投入市场中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从各类市场主体看,新登记内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速最快,为28.33%;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总额同比增长速度最快,为50%。

从市场主体类型结构看,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占新登记总户数的79.41%,而资金数额仅占9.99%;私营企业户数占16.80%,而注册资本(出资总额)占76.16%;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2.82%,而出资总额占5.62%;外商投资企业户数仅占0.048%,但注册资本占0.11%;内资企业户数占0.92%,注册资本占8.12%。在新设外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仍旧是外资企业的主力军,在今年8户新设立的外资企业中,外商投资分支机构有6户,占75%,进而造成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锐减。主要原因有:分支机构没有注册资本。分公司一般便于经营,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分公司承担成本费用可能要比公司节省;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流转税在所在地缴纳,利润由总公司合并纳税。在经营初期,分公司往往出现亏损,但其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

分公司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通常不必缴纳预提税;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资本转移,因不涉及所有权变动,不必负担税收。

(二)区域发展各具特点

区域各县(市)、区增速除个别外都有增长。卢氏县、开发区、工业园增速位列前三名,分别为42.89%、35.17%、33.33%。灵宝市、湖滨区、渑池县发展户数排在前三,分别为4110户、3698户、2850户。

三、市场主体注吊销情况

(一)注销量大幅增加,个体工商户退市速度加快

2015年全市共注销市场主体5581户,同比增长103.6%;从各类市场主体看,个体工商户退市速度加快,其中注销个体工商户5049户,同比增长109.2%,占全市注销市场主体总量的90.47%。个体工商户退市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个体户办照动机不纯。一些个体工商户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并未打算长期营业,而是利用营业执照作为“跳板”获取自身所需,如购买养老保险、签订商业合同、申领税票、办理小额贷款、享受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等,目的达到后便将营业执照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2.个体户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采取市场主体准入宽松化、窗口服务便利化、政务信息公开化等等措施,一些个体工商户经过不断地滚动发展和资本积累,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转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形式,谋求更大的发展,增加了私营企业数量。

3.网络成为个体户“隐身所”。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也间接地造成了个体工商户的减少,个体户经营者们在网上开店可以省去实体店所需要人力、房租、水电甚至是税款等费用,并且网上开店风险性很低,能规避一些执法部门的监管,也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4.个体户经营者同质化经营,竞争力下降。个体户基本属于生存型的创业,并且从事服务业的比较多,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管理方式较为原始,其经营范围多局限于商业贸易,比如零售、个人服务、社会服务,技术含量偏低,资金短缺,经营者个人能力较低,同质化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容易形成行业过剩,进而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二)第三产业同质化经营增多,传统行业注销率较高

2015年,我市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速度加快,注销市场主体5581户,同比增长103.6%。退市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其市场主体注销量合计占91.47%。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的注销率分别为8.03%、7.67%、7.28%,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对人员素质、技术含量、资金投入要求比较低,造成该行业的大量出现,又因经营模式和经营项目的同质化程度较高,经营者在入行前并未对市场作科学理性的调查分析,盲目入市。而与此同时,物价不断飙升,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这些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